A-A+

只要活着 其他都是小事

2020-05-01 阅读

  浙江在线3月6日讯 2020年2月29日。对36岁的李菲来说,特殊并不在四年一遇。

  那天下午3点多,在分诊台完成登记,握着三张证明,李菲在医护人员面前转了一圈。

  喷在身上的酒精,似乎能洗掉落在身上的阴霾。隔着口罩,她看到周围人弯弯的眼睛。

  她冲那些藏着笑容的面庞挥了挥手,走出大门。

  久违的太阳。对李菲而言,这是推迟了许久的春天。

  此前,她和上千人一同住在改造成方舱医院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过了20多天群居生活。这一天,曾是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李菲“出舱”了。

  “像经历了一场感冒,只是这一次时间特别长。”她在日记里写,感激太多陌生人的出现。

  大年三十,李菲感觉自己乏力、腰酸背痛——起初以为是准备过年忙累的,可一直没有缓解。这个二孩妈妈有了警惕心,年初二起,李菲让丈夫搬去了两个孩子的房间。她戴着口罩独自呆在一间卧室,门窗紧闭。

  发烧了,她去了几次社区医院。身在武汉这个风暴中心,李菲关注着疫情,却一直没有想过它会落在自己身上。直到2月1日,医生拿着肺部CT报告的结果,告诉她,“这很可能是轻症新冠肺炎。”

  李菲顿时慌了。回家时,她在楼梯上一度站不稳。丈夫想走近搀扶,李菲冲他怒吼,“离我远点!”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头大哭。她打了很多咨询电话,想赶紧离家隔离,把自己和家人隔得远远的。但“等待”,是她得到的唯一答复。

  在家等待的日子,她压力倍增,脾气变得很差。每天,社区医院的医生会打来电话。她对一个温柔的女声印象深刻,无论自己语气多差,电话那一端的人永远是不厌其烦,“我不知道她是谁,可她的声音温暖了我。她告诉我不用害怕,让我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李菲说。

  经过四天的等待,通知终于来了,李菲被接到隔离酒店,但她仍抱着一丝希望——或许不是呢?

  2月8日晚,社区又一个电话,“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要转移。”

  李菲拿电话的手,止不住地颤抖,恐惧像潮水一样淹没了她。她反复回想,1月17日,曾在超市遇到的一个人,“她一直干咳,我就递上纸巾,还提醒她回家煮些冰糖雪梨水喝。”——可当时,他们都不知道疫情的消息。

  当晚,李菲被连夜送往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这个12.7万平方米的展馆,建成64年。它第一次成为一家方舱医院,2月6日起收治超千位轻症新冠肺炎患者。

  从老家河南到武汉十多年了,但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来到这个地标建筑,李菲始料未及。

  床与床相隔仅1米左右,咳嗽声、轻微的说话声、隔板外对讲机的声音、走廊里急匆匆的脚步声……各种嘈杂的声音交织在耳边,李菲彻夜未眠。

  前两天,李菲觉得什么都是乱的——生活用品不全,人员到处排队,内心惴惴不安。渐渐,她和同一隔板间的11个人熟悉起来。

  “只要活着,其他都是小事。”

  李菲爱吃油炸和辛辣的食物。可起初,她吃不下饭。随着胃口慢慢好起来,看到炸鸡或薯条,她会很兴奋。

  “丫头,给你加个餐。”——每次,隔离床的陈红看她吃得香,会把还没打开的荤菜拨给李菲。

  “她总是喊我丫头,就像在照顾自家的孩子。”李菲说。

  陈红51岁,曾是这个病区11人中病情最严重的一位,可李菲发现,她的心态一直很好:每天,陈红会打一圈电话安慰身边生病的朋友,其余时间不是在开视频会议,就是练瑜伽,做运动。李菲或其他病人一旦有点小情绪,陈红会及时开导,“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在生病这件事上,我们做点其他事,分散精力。”

  60多岁的王月燕,就在李菲对面。起初,她和家人打完电话眼睛都红红的,“她妈妈90多岁,在抢救。她和弟弟因为照顾妈妈,也感染了。”李菲说。

  每每此时,大家都会去安慰那个最难过的人,给她看一些搞笑视频,或讲个笑话。

  李菲慢慢学会了放松。

  在方舱,李菲的一天是从做广播操开始的。然后,记英语单词,听英文故事——她想趁着空闲,提前学会孩子要学的英语内容。

  在这个特殊的屋檐下,有很多像这样积极生活的人。每天有很多人跳广场舞,也有人拿起书阅读。

  2月中旬,李菲开始在武汉论坛上发帖,记录在方舱的生活并为网友答疑——她想让大家看见真实的方舱。

  她明显感受到,方舱里的一切,越来越井然有序,“配齐了所有一次性生活用品,添了很多折叠晾衣架和几台大空调,其他设备也在不断改进。”

  李菲反复在说“感激”。

  2月22日,每个病区门口都被挂上了一串串千纸鹤。虽然外形朴素,可李菲看了,潸然泪下——这是医护人员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折的。纸鹤下,还画了一颗颗“心”,写满了对大家的鼓励。

  每天,除了一日三餐,李菲和病友们还会收到医护人员送来的水果,在水果身上,都会贴上一张医护写的祝福留言。

  在这里,李菲意外地遇到过一位河南老乡,“她是一位驰援武汉的护士。自己在武汉十多年也不习惯吃米饭,我也担心她适不适应,‘她说,抗疫面前,这些都可以克服’。”

  护士台旁墙上,贴着好多爱心卡片,拼凑而成一颗大大的心形。李菲认真读过上面的留言,“有医护人员说,会一直陪着我们,直到我们康复出舱。”

  对李菲所在的那个病区而言,这个承诺已经兑现——

  王月燕的母亲被成功抢救了回来,慢慢好转,她和弟弟也依次康复出院。

  2月29日,李菲走出方舱,感受到久违的“阳光”。

  两天后,陈红和其他病人也都相继“出舱”。

  李菲特意去加了几位护士的微信,等疫情结束,她想好好看一看他们的模样。

  她相信那一天就快到了。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