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遗址保护的“郑州经验”:呵护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1)

2016-06-07 阅读

  大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维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有着独特、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尤其是从被确定为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片区以来,郑州紧紧围绕片区核心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展示,凝聚社会共识、加大资金投入、注重顶层设计、创新规划思路,统筹大遗址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适合郑州片区特点、具有自身特色的大遗址保护“郑州经验”,为我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郑州地处中原,在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据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最新资料,郑州拥有各类文物古迹近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居全国城市前列。郑州的大遗址类型全面、内涵丰富、链条完整、传承有序,体现了文化发展脉络的根源性、延续性和完整性。这些大遗址,凝聚了中华文明发生和形成阶段最重要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信仰,保存了我们民族最初的历史记忆,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很少有几个地区像郑州这样,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创立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也很少有几个地区像郑州这样,以如此有限的区域对一个民族的禀赋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如同两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西方文明,郑州地区也是独特而悠久的东方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

大遗址保护的“郑州经验”:呵护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郑州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砖塔,距今1450多年。嵩岳寺塔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代表,经郑州市申报,该建筑群于2010年8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郑泰森摄

  2011年国家文物局将郑州列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六大示范片区之一,同年公布的《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规划》中,郑州有六处大遗址被列为重点保护遗址,数量居全国第一。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确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四大功能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具有了超越地区的重要意义。郑州市委、市政府以清醒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破解大遗址保护利用难题,将丰富的大遗址资源转换成为郑州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财富,走出了一条符合郑州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大遗址保护利用之路。

  以高度文化自觉探索大遗址保护方式

  1.深入挖掘大遗址价值,以核心价值凝聚社会共识

  在一些地方,对大遗址的保护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是不作为,二是乱作为。不作为导致大遗址保护缺乏保护规划、保护法律制度、保护资金支持,大遗址保护利用“雷声大、雨点小”,许多大遗址长期遭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破坏;乱作为则是忽视遗址历史文化价值,仅从经济利益出发,把大遗址资源当作“摇钱树”,借大遗址保护利用之名行商业开发之实,盲目添建、重建、复建,对遗址环境、景观造成破坏。造成以上种种乱象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本地区大遗址核心价值梳理不清,对“做不做”“做什么”和“怎么做”心中无数,社会共识不足。郑州的经验是,从基础研究做起,以基础研究深入挖掘本地区大遗址蕴含的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凝聚社会共识,夯实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学术基础和社会基础。2004年以来,郑州市分别成立了郑州古都学会和郑州嵩山文化研究会,2010年又整合两个学会资源,成立了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学会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成立学术委员会,紧紧围绕本地区文化遗产资源,确定研究计划和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申报、重大课题定向委托等方式,广泛吸纳国内外智力资源。截至2014年,已经立项研究课题150多个,委托重大研究课题5个,产生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

[责任编辑:丛芳瑶]

5

1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