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环球视野:249年后萨尔兹堡到处都是莫扎特(图)

2018-12-13 阅读


环球视野:249年后萨尔兹堡到处都是莫扎特(图)
 
2005/02/02 13:07   外滩画报  

奥地利音乐古城萨尔兹堡


奥地利音乐古城萨尔兹堡

  顺利地结束了慕尼黑的公差,于是选择去奥地利的音乐古城萨尔兹堡市。不可推翻的理由是,像巴黎、柏林之类的大都市总会有机会去,而萨尔兹堡——它淡漠优雅的眼神,伴着莫扎特的钢琴曲,像是企盼了几个世纪的天使召唤,没有拒绝的余地。

  从慕尼黑到萨尔兹堡,比预想的要快得多。萨尔兹堡正位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边境上,只是一山之隔。比起维也纳,萨尔兹堡却和德国更为亲近,这不仅是因为地理环境,还因为历史渊源——18世纪中叶,萨尔兹堡一直是独立的教会封地,直到1816年才并入奥地利的版图,而这时奥地利帝国已建立了11年。时间和空间造成了这种亲疏关系,所以,连莫扎特都一度忠于巴伐利亚血统。

  萨尔兹堡弥漫着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白雪纷飞,“乐神的爱子”莫扎特诞生于萨尔兹堡。2004年11月,等待大雪的初冬,我们来到他的故乡。

  在下过雨的午后,我们沿着格特莱第大街(Geteridegasse)走,这是萨尔兹堡的商业区,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条狭窄古老的石板路。雨后不久,还弥漫着湿润的味道。而整座城市弥漫着的却是莫扎特。

  在这里,莫扎特触手可及,并且无一例外地绽放着灿烂笑脸。据说这张笑脸是萨尔兹堡人自己选定的。当年,在众多流传下来的莫扎特肖像中,萨尔兹堡人选了这幅笑脸,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中,不谙世事,充满着纯真激情和幻想的莫扎特从来没有长大过,也不明白这个世界。他就像是个孩子,只存活于他的音乐。

  翻开音乐会、歌剧的目录单,都有莫扎特的曲目。甚至连食品店,都出售一种球状的莫扎特巧克力,笑脸盈盈的卖得很好,据说连这巧克力都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格特莱第大街的支路通到莫扎特广场,在莫扎特的全身铜像旁边有一座金黄色的6层建筑,那就是莫扎特出生并度过童年的房子,现在则作为莫扎特故居博物馆。房子几乎完全依照当年的结构保留下来,里面陈列有莫扎特使用过的小提琴、木琴和钢琴、亲笔写的乐谱、书信以及亲自设计的舞台剧蓝图。馆内如今还珍藏着莫扎特的一缕金色头发。

  那一年,莫扎特6岁,他对父亲说“我在写羽管键琴协奏曲”,父亲意识到儿子的天赋,于是带他开始游历各个音乐国度,很快小莫扎特轰动了奥匈帝国的皇宫。不到9岁,他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曲,14岁就被任命为宫廷乐师。但荣耀、激情之后,却是冷暖交织人生,草草收尾,令人不堪重读。

  莫扎特的“咒”,迷走萨尔兹堡

  我不断地迷路,在这座两个小时内便可熟知的城市里,莫非是莫扎特下的“咒”,或是惊艳的风景勾人魂魄。

  第一天,走着1小时前路过的同一条路,我莫名地拐进一个广场,教堂前是成排的马车,带着宽檐帽的马夫神情高傲,在众马中有一匹深棕色的马有点特别,我见它微微笑,一瞬间,恍如听到莫扎特那场有趣的剧目《魔笛》。

  第二天,我闲逛到了一个没走过的广场,寻着钢琴声,发现了庭柱边的奇迹——一个神情忧郁的少年正沉醉地弹着钢琴,弹的曲目正是莫扎特的《幻想曲》。更美的是,他身边的行人悠然地走着自己的路,或者定神地嘬着咖啡,这样的画面仿佛定格了几个世纪。

  最后一天,本想去墓地。在照片上见到这座平静优雅的花园时,对死亡的恐惧刹那间灰飞烟灭,那里就像一座有天使歌唱的宫廷花园。不巧的是,那里关闭了,因为当地人找到莫扎特亲人的骨骸,终于有机会用DNA技术证实莫扎特博物馆里的头骨是不是真是他本人的。

  心痛不已,上帝究竟是爱他,还是嫉妒他,乐神的爱子在生命的尽头是如此的悲惨,孤独地默默地死去,葬入集体的墓地,寻不到尸骨。那个神秘伯爵的预约——《安魂曲》,成为莫扎特写给自己的挽歌,却无人欣赏。

  因为萨尔兹堡,我豁然开朗——莫扎特的悲惨并不等于悲剧。36年,也许短暂,但莫扎特的音乐已近完美,不可超越。他的笑容在几百年后绽放在萨尔兹堡的每一个角落。他的音乐和他已然成为城市的灵魂,永不离去。终究没有哪个过客会被城市记住,除了那个25岁离开故乡的莫扎特。诚如歌剧艺术大师哈塞所说:“有了这孩子,我们都会被遗忘。”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