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的长征路上,我们一路探索向前!
为了提高我国类风湿慢性病管理(CDM)的发展,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在5月10日至11日在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举行了CDM研讨会,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地市级医院代表,风湿免疫科主任李敬扬和护士长马虹霞参加了此次信息交流与实践交流。
此次会议邀请到了欧洲风湿协会最早的慢病管理者苏珊教授、欧洲风湿病联盟专业护理实践推荐的作者苏珊奥利弗·欧拉以及威尔士王子医院风湿免疫病学系主任、亚太风湿协会(APLAR)副主席谭丽珊教授,她们首先对英国、香港的类风湿慢性病管理CDM做了详细介绍,还以病例情景模拟形式带动了参会人员的积极参与,分析病例、发散思维、准确诊疗。这种会议不仅让我们更实际的参与了解了中西模式的联合治疗,也学习了他们的医学诊疗管理模式。

李敬扬主任一直在探索适合我们三、四线城市的慢病管理,她说,这次参会让我感触颇深,但是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尽量把每件事情做好,我们针对的人群是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等文化背景不高的病人,怎么样培训乡镇、社区医生以及全科医生,不要造成漏诊、误诊、耽搁病情,让他们正确认识风湿病尤为重要。由于当前三级转诊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细化,中国类风湿慢病管理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探索出一条属于我们的慢病管理之路,让这个模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马虹霞护士长说,两天的学习不仅有收获,同时也有压力,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做适合我们的风湿病管理,想成为风湿科专科护士,需要是多面手的角色,一个风湿病人在我院就诊过程中,什么时候护士该介入,在哪个点可以指导,如用药跟踪、电话回访、病人的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药物管理、营养指导、心理疏导等等,不仅要求我们多学习、多培训,还需要我们形成很好的慢病管理模式的思维。
医疗领域的探索现在讲多学科协助,风湿免疫科与骨科、脊柱外科、眼科、皮肤科、妇产科、儿科等都有协作,现在已形成了一条慢性病管理生态链:数据库—患者教育—专科护士—多科协助—专科门诊—输注中心,为了让这条生物链连接的更加紧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马虹霞 袁斗)
【小贴士】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风湿免疫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及最新风湿病动态,请关注株洲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官方微信公众号,后期还将建立医患对话沟通交流平台,期待您的关注!
(更多好新闻,请关注株洲新闻网微信公众号zznews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