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民乐: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2020-07-12 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民乐: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盛夏时节,走进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核心区,一个设施齐全、整洁清净的现代化小区“圆梦苑”映入眼帘:一栋栋崭新的住宅楼错落有致,平坦的硬化路与小区绿化相映成景,宽敞的中心广场上老人们或健身或拉着家常。“从农村搬到这,我们这些贫困户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扶贫搬迁户张得元由衷地感慨。

  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圆梦苑住宅小区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的成果。作为插花型贫困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44户19560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全县10个镇172个村。“十三五”期间,该县投资2.38亿元分3期搬迁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19户3985人,让他们过上了村民变市民的新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民乐: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搬得出 乔迁新居少后忧

  张义铭是南丰乡渠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四口人,妻子、儿子患有慢性病长期服药,丧失劳动力,住房还是2003年地震后政府补贴修建的老平房……由于生活困难,缺乏劳力,既脱不了贫,也盖不起房,这种日子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后有了转机。2017年,张义铭一家通过摇号迁入新居,一套7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楼房自筹款还不到9000元。“自己只购买了简单的家具和天然气炉子,住楼房没房贷,还不付物业费,是国家的好政策才让我们住得起新楼房!”不仅如此,张义铭还被工业园区内的海升集团就近招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开启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为让贫困户搬得起,民乐县将整个小区户型规划设计为61.74平方米、75.39平方米、89.85平方米三大类,并根据搬迁户建档立卡人口确定入住户型,采取公证处公证、电脑自动摇号的方式分配住房,确保搬迁户人均自筹资金不超过2500元,户均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民乐: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稳得住 多措并举保安居

  “搬下来用热水更方便了。”“娃娃上学就在附近。”“看病医院就在跟前。”“以前住在沿山区,老寒腿、咳嗽都是老毛病,搬下来气候好,身体也跟着好了很多。”……谈及搬迁后的生活状况,住户们你一言我一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扶贫搬迁不是简单地“挪个窝”,更要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铺好路”。民乐县聚焦“稳得住”,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注重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水、电、路、气、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外,还同步配套了幼儿园、小学、卫生院、文化广场和商业门店等。对70岁的搬迁户文银花来说,搬迁后最欣慰的事莫过于在小区扶贫车间找到了新工作。“早上送孙子去学校后来这分装蘑菇,下午赶孙子放学我就结了日工资接孙子回家,在家门口带孙子赚钱两不误,我这老年人活得也有价值!”针对小区内因照顾学生无法外出务工和65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小区联合县扶贫办、食用菌产业园打造社区扶贫车间,让老人发挥余热,按工作量计酬,平均每人日工资可达50元。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民乐: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能致富 立足长远谋乐业

  “滴滴滴……”几秒钟功夫,张得元手机的信息提示音接二连三,“这是我们圆梦苑小区的务工信息群,大家都是各村的贫困户,多个务工机会,就多一份收入来源,所以我们把彼此能找到的务工信息共享,抱团赚钱!”张得元说,小区临近工厂、企业、农业示范园,可实现家门口就近务工,同时小区联合扶贫办积极为搬迁户寻求“就业”机会。“比如我,现在管着小区物业,每月可领工资3000多元。”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发展和脱贫致富问题,该县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海升集团现代智能温室、甘肃方舟水世界等项目,积极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有机农产品采摘、生态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主题公园,着力推动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8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坚持把资产收益扶贫作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在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高标准食用菌大棚168座并交由企业管理,搬迁户不仅可以到食用菌产业园务工,也可承包经营大棚获取收益。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采取自主培训、就地培训、创业培训等多种模式,使搬迁户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今年以来,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0场次,培训搬迁户400多人次,培训后可在园区海升集团、华瑞农业、食用菌产业园等安置务工,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