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民间艺术馆存留“历史的见证”

2016-05-19 阅读

民间艺术馆存留“历史的见证”

2016-01-08 作者: 孙先凯 通讯员 张学东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 查看PDF版】

  □ 本报记者 孙先凯 通讯员 张学东
  
  在邹平县城通往韩店镇的路上,有一排整齐划一的沿街房特别引人注目,门牌上面挂着“山东邹平众林文化艺术馆”字样。走进艺术馆,各室分门别类,有书画、根艺、碑刻拓片、四大名砚、红木摆件、汉陶器、文史文献资料、民俗、古书、杂项等十个系列。里面陈列的展示品也都清晰地标注了名称、简介,一目了然。
  这个占地1800平方米、拥有20个展厅、1000多件展品的艺术馆是邹平县第一个民间艺术馆。民间收藏家韩同彬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积累的藏品经过精心整理建成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收藏能陶冶情操。”说起收藏,韩同彬的话匣子打开了。他最初的收藏是从书画收藏开始的,因为对书画的爱好,他从朋友手里买了十几张当代画家的作品,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走街串巷地“淘宝”至今已经二十多年,足迹踏遍省内外、国内外,练就了一双识宝的慧眼。“热心的朋友也知道我有这个爱好,一旦有发现就会告诉我,我再找时间去捡漏。”渐渐地,随着手中资金的宽裕和眼界的提高,他的收藏从书画扩展到砚台、根艺、红木、陶瓷等,一直到现在的“无所不藏”。
  在“淘宝”的路上,韩同彬也有股执着劲。有一次,他听说在一个农户家里的墙角上嵌有一块古代的石碑,他立马到农户家去看,当他发现这是清朝时期的一块古碑时,不禁欢喜,但是,这块碑被用在了农户房屋的墙角上,要想拆下来很费劲。后来,他多次与农户协商,在保证不会影响房屋的情况下,农户最终答应了这个收藏家的“请求”。最终,韩同彬找来专业的工人把石碑拆出来,并将墙角用石头补好。
  二十多年的收藏,在韩同彬家里满满当当摆满了宝贝,看到这些一件一件淘来的珍品,韩同彬想,这些东西在自己手里只能算是藏品,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才能体现其价值。于是,2015年上半年开始,韩同彬就开始谋划艺术馆的建立。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划,7月份,艺术馆正式挂牌成立,并陆续向市民开放。
  走进艺术展览馆的每一间展览室,看到整齐陈列着的各类宝贝。在文史展览室,有许多珍贵稀有的邹平文史资料,其中包括古代的房产证、抗战时期捐款收到条、邹平县各个年份的年鉴、历史大事记载等。在根雕展览室,各种题材的作品千奇百怪,巧夺天工,涉猎飞禽、走兽、植物、人物、脸谱、民间传说等,形象逼真。连环画、小人书,承载着几代人美好的回忆。还有几百年前的古砚、古书、医术,汉朝的陶器……一一尽收眼底。
  “与人分享才是大有。”韩同彬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为自己的藏品找一个稳妥归宿。他想通过几年的努力,继续扩展自己藏品的数量,提升其质量和档次,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历史的见证”,造福子孙后代,为社会多作贡献。

本文相关新闻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