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发现徐家汇源的人文历史之美

2020-06-06 阅读

发现徐家汇源的人文历史之美

陈昕彤镜头下的天主教堂和光启公园 本版图片/采访对象提供

发现徐家汇源的人文历史之美

从小生活在徐汇,中国中学初二(1)班的陈昕彤却发现,自己是在参加了新闻晨报主办的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时,才真切地了解了徐汇历史与人文之美。

捕捉各种不同的美

陈昕彤是位摄影爱好者,平时就喜欢拿着照相机随手拍摄身边事物,捕捉各种不同的美。当拿到决赛题目时,陈昕彤觉得眼前一亮:寻访最具标志性、代表性的上海历史文化地标,决出的70个最上海历史文化地标新媒体作品故事,将集中展示,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寻找哪个地标呢?陈昕彤认真地想了想,作为从小在徐汇长大的孩子,徐家汇源具有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不如就拍摄这里吧!说干就干!她用了三天时间,来完成作品。

第一天,她来到了家附近的光启公园。光启公园原名南丹公园,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1983年因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而改为现名,2003年,上海现存最古老的民居南春华堂因抢救性保护搬迁于其中,被辟为徐光启纪念馆。

去的那天,正是细雨朦胧,虽然给取景带来了不便,但边拍摄边了解徐光启的生平,也让陈昕彤对这位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光启公园里的两座雕像,其中一座名为《桑园试种》,徐光启手捧试种的甘薯,整个作品充满宁静祥和的韵味,反映了这位明末爱国科学家在农业方面的成就;而另一座坐落在公园深处的《督造火炮》则充满刚强的韵味,徐光启一身官服站在大炮边,与一洋人一起似乎在眺望远方的战事,反映了1629年他守卫京城之时督造“红衣大炮”的场景。小小的公园,竟蕴含了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

第二天,陈昕彤去了徐家汇的天主教堂拍了外景。这是一座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建筑风格为中世纪哥特式。让陈昕彤震撼的不仅是其壮美的外观,更是在漫长岁月中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场所,每年均有世界各地天主教人士前来参与宗教活动或参观访问。

第三天,陈昕彤和家人一起来到土山湾博物馆。这里本来位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由1832至1837年间,林则徐率民众疏浚蒲汇塘等河道堆集淤泥而成,还创办了工艺品厂,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无所不包,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土山湾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当陈昕彤看到镇馆之宝“中国牌楼”时,被深深地震撼了——闻名于世的土山湾牌楼于1914年从中国上海运往美国旧金山参加世博会,此后几经辗转,绕了地球一周,终于在世博会到上海的时候回到了久违的故土。在听闻讲解员说到这段历史时,陈昕彤的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自豪感——“那一刻,作为中国人,我觉得很骄傲!”

离传媒人梦想越来越近

拍摄好素材,陈昕彤自己进行了剪辑。其实早在此前,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她就自学了视频剪辑,正巧家人也有擅长视频制作的,能够进行指点,陈昕彤下载了相应的软件,加入特效,让片子有了更好的效果。

陈昕彤的志向是将来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系。初二上学期,学校里举行配音比赛,陈昕彤萌生了兴趣,后来参加了多个配音比赛并得了奖。她的语文成绩也很不错,一直参加各种古诗文、作文、朗读大赛,她演讲的《荷塘月色》得到了许多师生的点赞,获得过古诗文比赛一等奖。这个暑假,她还去北京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夏令营,在演讲比赛中凭借对中美贸易战观点的演讲而得到了特等奖。

这次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让陈昕彤亲身实践了一名媒体人进行传播的全过程。这个追梦的女孩觉得,她离成为一名媒体人,越来越近。

(责编:实习生、轩召强)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