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军迷请注意!谁建群谁负责,别忘了涉军信息安全之责

2018-03-10 阅读

  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10月8日起正式实施。《规定》提出,各类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此外,《规定》还对互联网群组建立者与管理者,即通常所说的“群主”的权责进行规范,提出“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此举引发热议。

  在互联网群组广泛普及的今天,如何当好群主,让群组传播国防“正能量”,成为广大网友应该思考的问题。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中国国防报》报道——

军迷请注意!谁建群谁负责,别忘了涉军信息安全之责

  制图:刘 京

  10月8日起,互联网群组新规正式施行,对群成员特别是群主的责任提出明确要求。作为群组安全的第一把关人,群主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依法进行引导——

  谁建群谁负责,别忘了涉军信息安全之责

  ■黄小强 覃开云 中国国防报特约通讯员 何楚洋

  互联网群组大量涌现,监管缺失导致虚假信息大量传播

  从2002年QQ推出群聊功能,将群组形式引入互联网开始,各类社交产品层出不穷,群组随之大量涌现,在舆论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

  7月27日,《战狼Ⅱ》全国上映;7月30日,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建军90周年大阅兵,人民军队被国民“圈粉”,两件事在互联网群组引发热议。“朱日和”“实战化”“爱国主义”“国防意识”等热词成为互联网群组成员表达中国梦强军梦的共同话题。一时间,各种战友群、军属群、军嫂群高度活跃,成为线上沟通、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的重要渠道。互联网群组的发展,正带来一场全民国防意识的凝聚和提升。

  然而,QQ群、微信群等互联网群组长期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其“双刃剑”现象日益凸显。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群组传播虚假信息,损害军队形象和军人利益,甚至发表危害国防安全和稳定的言论和信息,亟待规范。

  前段时间,退伍军人小张在自己加入的多个微信群里频繁看到一篇题为《中央出大利好〈关于退伍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你家有退伍军人吗?》的文章。“文首配着一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画面截图,图上显示‘国务院 中央军委批准改革完善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字样,看起来也像模像样。”小张讲到,很多人看到这篇文章以后,都信以为真,特别是一些退伍军人和家属,纷纷转发到其他群中。但很快被有关部门证实,这是一条假消息。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退伍军人或转业干部通过QQ、微信群组等建立联系、重温战友感情,然而由于互联网群组造谣传谣违法成本低,却能使造谣者收获大量的关注度甚至经济收入,也给谣言的扩散提供了便利。

  “不仅是谣言,还有一些涉密信息,甚至危害国家的言论一旦在群组中发布,大家以讹传讹,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小张认为,群组成员发言随意性大,各种各样的消息真假混杂,甚至充斥着抹黑军队军人形象的言论,这种现象亟须整治。

  乱象止于法制。小小的一个群组,不仅污浊网络空间,甚至危害国家的安全。加强互联网群组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刻不容缓。

军迷请注意!谁建群谁负责,别忘了涉军信息安全之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群组逐渐成为军迷之间讨论军事热点的主要场所。《规定》出台后,军迷在群组中发言应注意遵守法律规定。赵一瑾摄

  明确群主权责,做好互联网群组安全第一把关人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9条提到: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将群主责任具体解读为“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

  这项关于群主权责的规定应当是加强互联网群组管理的一大进步。长期以来,互联网群组管理的难题在于群组成员复杂、发表言论门槛低,难以在第一时间对不当言论进行处理,日后追查难度加大。而群主作为该群组的建立者与管理者,处于群组发表言论的“最前线”,他们应当成为群组信息安全的第一把关人。

  作为军事爱好者,许多军迷之间都建有群组,作为讨论军事热点话题的平台。有些军迷热衷于发布各种未经证实的军事消息,乃至通过非正常渠道取得的军事机密,对国防安全造成威胁。《规定》出台后,许多军迷群主主动发声,对群成员发布的信息进行管理,严格把关,为维护国防安全尽责。

  《规定》中提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为群组建立者、管理者进行群组管理提供必要功能权限。当群主拥有了比群成员更大的权限,就应当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群组中危害国防和国家安全等不当言论及时进行处置,如发言提醒、禁言或踢出群聊等。

  这一规定发出后,许多网友将“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理解为“一旦群成员违法违规,就要追究群主的法律责任”,导致群主人人自危,害怕被追责。“这其实是对《规定》的错误理解。”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个规定主要是要求群主对群中发布的信息承担起必要的管理责任。群主应该监督群内上传的信息,防止有人利用其管理下的互联网群组传播危害国家安全、诽谤他人、危害公共秩序的言论或者从事传销等违法活动。

  “这个理念与你开个饭店,要对到你店里吃饭的人尽到食品安全义务和其他方面的义务是同样的道理。”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教授、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作出解释,《规定》的出发点并不是使群主或成员不敢使用群组服务。《规定》之所以要求群主甚至是成员在某些情况下承担责任,主要是为了提升群主的责任意识。

  广大网友根据《规定》总结出“群聊9不原则”,许多群主将其作为管理群组成员发言的标准。事实上,所谓“群聊9不原则”,是网友自己对信息发布所总结的一些判断标准。比如,“不信谣不传谣”实际上是对虚假信息的判断。虚假信息从道德层面来说,应该是否定的、不应当传播的,但是只有发布、传播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虚假信息,才涉及违法。所以群主一般是对那些真假比较容易判断或者明显失实的、传播后果会很严重的虚假信息及时予以处理即可。

  遵规守纪,打开军队人员使用互联网群组的正确方式

  从2013年提出“宽带中国”战略,到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在中国梦与强军梦进程中已经成为一个新引擎。然而,军队人员互联网使用失泄密和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务必找到军人使用群组的正确方式。

  《严密防范网络泄密十条禁令》作出规定,严禁以军人身份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聊天交友、应聘求职;不得在微信、QQ等聊天工具上发表可能泄露军事秘密的图片和视频。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军委纪委联合印发的《军队人员使用微信“十不准”的通知》中也写道:不准加入有各种不良倾向的微信群。

  可以看到,军队人员可以加入群组,但要符合相关的法规精神。目前,基层官兵之间经常通过群组发布工作生活的通知及交流,既方便联系、快速及时传达信息,又能集体反馈商议。“群内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言,秀恩爱、吐槽、抱怨、八卦、点评时事等。”某部干部介绍,在这些群内,生活和工作互通,有些家属群军队人员与地方人员都有,存在失泄密隐患。同时,部分人员爱“发牢骚”,特别是对于工作中的小挫折,容易意气用事,你一言我一语有可能激化矛盾,不利于内部团结。

  为营造安全健康、有序正规的网络环境,某部专门制定了《微信群使用管理规定》,从管理范围、审批备案、管理责任、纪律要求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笔者了解到,该部微信群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微信群使用申请表》,说明微信群用途、群名、群主要成员及人数,经政治工作部审批备案后方可建立。在管理责任上,各单位主官为本单位微信群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督促官兵遵守微信群管理有关规定,政治主官要定期查看、监督本单位微信群使用情况。同时,该部还要求官兵在发送链接、言论、视频、图片等信息时,要认真查看,严格按照纪律要求和保密要求。

  军人在组建群组时,应当明确自己的建群目的,是家庭成员群、亲友群、同学群还是工作群、联络群,为什么建群等,也要对自己群里的每名成员做到全部知根知底,以确保军事安全。

  

军迷请注意!谁建群谁负责,别忘了涉军信息安全之责

  ?相关链接

  从网络实名制到“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我国逐步加强对互联网安全的监管,形成全面系统的网络管理体系。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十分重视对网络群组的监管,通过严格互联网准入门槛、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提高网民自觉等方式,防止网络不良言论传播,维护国防安全与国家形象。

  美 国

  实行社交媒体实名制

  2011年,全球最大社交网站脸书开始实行实名制,并采取“一经发现、立刻关闭账户”的做法查处使用化名的用户。脸书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说:“给自己维持两个身份是缺乏正直诚实的体现。”

  为更加有效管理互联网,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地方政府均制订有关互联网管理法规与处罚办法,形成完善的互联网监管体系。

  德 国

  保留用户上网数据

  德国《电讯法》和《多媒体法》都要求网络运营商保留其用户上网数据一段时间。警方和安全部门为了打击犯罪和保护国家安全,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可以向网络运营商索取这些信息,网络运营商必须依法提供。

  此外,德国《多媒体法》《刑法法典》等多部法律法规都对什么是互联网不良信息、什么样的言论应被禁止做出具体解释。

  新加坡

  严格网络立法监管

  作为最早推广互联网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将互联网立法、执法、准入等多个渠道纳入监管范畴,形成严格的网络监管体系。新加坡出台了包括《国内安全法》《煽动法》《互联网实务法则》在内的一系列法律,其中,《煽动法》规定,任何行为、言论、出版或表达,只要含有对政府或司法不满,或在国民中煽动仇恨或种族之间制造对立等内容,均定为煽动罪。

  韩 国

  实行个人认证制度

  为防止不良信息随意传播,2007年开始韩国对主要网站实行个人认证制度,要求用户在登录时需要对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确认。与网络实名制不同的是,用户前台登录名仍可使用化名,这也是出于保护个人信息的需要。2009年,个人认证制度范围进一步扩大,日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的网站全部强制实行该制度。

  相关阅读

  群组交流多便利 指尖划点守法纪

  ■李佳君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互联网群组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提出规范。值得注意的是,《规定》还对群管理者即通常所说的“群主”的责任进行规范,提出“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观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54.3%。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互联网社交软件和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无疑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器”,尤其是互联网群组的建立与使用,更使有着共同兴趣爱好或相似特点属性的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共享。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关注、加入或建立过一些群组,比如亲友群、同学群、工作群、战友群,又或是贴吧、直播间中的群组等。这些互联网群组不仅便于人们传达工作上的信息交流,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使人们与亲友的联系更加便利,增加了生活中的乐趣。

  毋庸置疑,互联网群组的建立与使用极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另一方面,以前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机制,某些人利用互联网群组传播违法乱纪消息、散布谣言,危害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比如,一些人利用互联网群组从事涉黄、涉赌、涉毒、涉恐等违法犯罪活动;一些人专门编造各种谣言,并通过互联网群组进行传播扩散,攻击我国的政党、体制,抹黑我们的领袖、英雄和军队,甚至歪曲和篡改历史,传播腐朽思想和负能量,以达到腐蚀和迷惑民众,制造分裂、混乱和不稳定因素等目的,对我国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今年8月,驻澳解放军某部正全力抗击台风“天鸽”,帮助澳门同胞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时,有些网络群组中却流传着“驻澳解放军伤人”的谣言,这给当时的救灾行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观之,规范互联网群组的服务与行为、整治群组中的乱象势在必行。

  有些人认为,有的群组里只是熟悉的朋友或者家人,属于私人空间,不应该纳入监管范围。但事实上,互联网是一个公共、开放的空间,相应的,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群组同样无法成为某个人的私人领地。近年来,随着社交软件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群组所具有的组建简单、交流便捷等特性,使得其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群组准入门槛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群成员身份复杂,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这也成为某些群组乱象的诱因。因此,互联网群组不应成为法外之地,亟须对群主的管理责任进行规范,群成员也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