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福州晚报20140611期 第A20版:环球视野

2016-05-17 阅读

当前位置: 第A20版:环球视野

出动特战小组防御蛙人偷袭 借助大气波导提升雷达战力

从中俄军演感受现代海战

■环球时报
  中国外交部8日披露,在最近中越围绕“981”钻井平台的斗争中,越南竟然派出蛙人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这让《环球时报》记者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不久前结束的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科目设置的“一切从实战出发”。在这次演习中,两国海军演练的不仅是传统的联合海空攻防,在锚地防御等特殊情况的应对中,还专门演练过如何对付蛙人偷袭。
海空配合进行锚地防御
  “全球40%的海战损失发生在锚地,”在中俄演习中,柳州舰政委张立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珍珠港事件是典型的锚地防御失败案例。”他解释说:“锚地防御之所以重要,有至少4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锚地靠近陆地,舰队此时往往直线航行,机动性较差,容易遭伏击;其次,舰只从起锚到机动往往需要至少20分钟的时间,这个时间段内舰艇相对静止,几乎等同标靶;第三,来袭的小艇或者蛙人往往因为目标太小,不易通过技术手段发现;第四,舰艇进泊锚地后,人员的警惕性最差,这与古代鸣金收兵时,部队最松懈的道理相同。”
  5月22日晚,锚地防御演习命令下达后,柳州舰上的数个特战射击小组飞奔到各自战位。《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从拉响战斗警报到抵战位就绪,所需时间不超过1分钟。特战射击小组装备狙击枪、红外夜视仪和保密通讯器材,仔细捕捉蛙人逼近的任何迹象并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射杀。
  “特战射击小组只是锚地防御的众多手段之一,”张立松介绍说:“整个防御是立体全方位的,比如说锚地防御状态的舰队警备级别甚至高于航渡过程;岸基和空中防御手段会搜索远程的潜艇,以警惕蛙人释放;锚地四周会划定红线,不允许任何外来船舶靠近,因为一些国家的武装渔船很擅长借此偷袭,或者抵近释放蛙人。”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海军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蛙人的技术装备最好,而越南的蛙人则是东南亚国家中训练强度最大、意志最坚定的一群武装人员:“越南蛙人作战往往抱着必死之心进行。他们一旦离开武装渔船或者潜艇后,就没打算返回上述平台,要么战死,或者潜入敌后单独作战。”因此对付蛙人的偷袭不能只靠舰上的特战射击小组,“决不允许武装渔船突破锚地的红线,必须在突破前予以摧毁。另外,用震撼炸弹对付蛙人会更有效!”捕捉战机,不按常理出牌
  在这次中俄演习中,《环球时报》记者发现,红方联合指挥部和联合导演部毗邻而设,却没有找到蓝方指挥部。据了解,此次对抗演练不设预案,没有脚本。蓝方指挥部开设在哪里,由谁指挥,哪些兵力组成,除了导演部,谁也不清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参演双方在实战环境中提高联合指挥、兵力协同等能力。
  出海对抗时,《环球时报》记者跟随的是蓝方所在的第3水面编队。编队指挥员江晓勇介绍说,相对于红方有两个混合编队群和包括空中预警机在内的航空兵群,蓝方的兵力和预警能力均处于劣势,“加上我舰雷达探测距离有限,所以就得不按常规出牌。”江晓勇透露了他的绝招:“我们可以借力‘大气波导’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我舰在前往上海集结前,途经相关海域时就发现这一现象。5月23日规定的演习时间开始前15分钟,我命令作战中心的军官再测大气波导现象,结果立即捕捉到了,从而使得我舰的雷达探测距离立即提升3倍!”
  他还介绍说,“由于演习海域过往商船频繁的特殊环境,我们参演的军舰还扮成民用船只,成功地躲过了对方雷达的侦察,先发制人地发起了进攻,为作战抢得了主动权。”
  江晓勇坦承,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方法也是在接近实战演习中逼出来的。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不久前的另一场演习中,对方战舰起飞一架非标配的无人机,我和其他指挥员以为这架简陋的无人机不会具备实时传输情报的能力,未将其击落,结果我们大败一场。事实上,因地制宜、利用战场的一切有利条件,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主动发起攻击,这才是战争胜利之道。”
  武器理论与实际运用
  存在差距
  “再逼真的演习还只是演习,与实战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南海舰队驱逐舰某支队博士舰长赵岩泉坦率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比如用‘密集阵’这类速射武器对付靶机,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实战对抗来袭导弹的情况。因为靶机的飞行特性与导弹的飞行轨迹与特性不完全相同。”他举例说:“导弹袭击军舰的时候一般是直线高速飞来,就算是能进行蛇形机动的导弹,摆动的幅度也有限,用靶机模拟攻击导弹并不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美军在训练这一科目时也存在同样问题,美国海军曾进行过完全模拟导弹攻击战舰的演习,结果密集阵系统虽然击中来袭的模拟导弹,但导弹残骸仍击中军舰,以至于后来再也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演练。”
  赵岩泉感慨地说:“实战是永远也无法完全模拟出来的。因此,在演习为实战打基础的情况下,怎么让演习的模拟更接近实战,让武器的理论更靠近实际运用,是我们部队面临的一个课题,也要求我们的武器装备生产商与使用者之间有更密切的协同。”
  第1海上编队指挥员严正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此次联合防空演练,中俄双方舰艇全部混编,在航行中组成防空队形,分配防空区域,共同对来袭导弹进行雷达搜索、武器模拟攻击,双方兵力的融合性大大增强。”演习中处处打上“体系作战”的烙印,联合指挥大厅里,分属作战、情报、通信、气象等不同编组的中俄指挥员分排而坐,演习的方案、流程、预案、数据、命令不停传输。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