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让节约用水 成为“舟山时尚”

2020-04-29 阅读

  ——写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到来之际

让节约用水 成为“舟山时尚”


让节约用水 成为“舟山时尚”


  “生活在舟山,您平时会注意节约用水吗? ”今天,我们希望,得到您肯定的回答。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3月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而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尽管,舟山这些年“三建”大陆引水工程,但海岛缺水的先天不足与干旱隐患犹存,故而一直倡导“舟山发展水为先”。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全民科学合理用水、加强水源地保护、共建美丽河湖。

  我们希冀,节约用水不仅应成为舟山人的生活习惯,更应发展成一种“舟山时尚”。

  舟山水资源与气候密切相关

  很凑巧,今年,“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选取了类似的主题:水与气候。实际上,两者联系十分密切。

  据了解,稳定的水循环对保护水资源的平衡,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水循环的稳定与否,是影响水资源平衡的重要环节,而影响水循环的主要因素就是气候的变化。近年来,全球天气的极度不稳定,严重造成水循环的不合理性,从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平衡。

  气候给水资源带来的影响,大致体现在,气候变暖,加剧两极冰盖融化,致使海平面升高,造成淡水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滨海城市可利用的地下淡水资源量减少。气候变暖使蒸发量增大的同时,导致降水分配更加不均,强降水强度增加,暴雨洪涝、干旱频率增加;降水季节不均衡,导致季节流量相对失调等等。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自1880年至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85℃。海洋在变暖,冰雪量在减少,海平面在上升。自1901年至2010年,因气候变暖和冰雪融化,海洋面积扩大,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9厘米。自1979年起,北极的海冰范围以每十年10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小。

  联合国指出,气候变化是决定我们这个时代特点的问题,而我们正处于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影响,天气模式改变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威胁,海平面上升造成发生灾难性洪灾的风险也在增加。如果现在不采取紧急行动,未来适应这些影响会变得更加困难,成本也会更加高昂。

  而在舟山,人们似乎不大会留意海平面的变化,却会对降水和温度变化格外“敏感”。

  据市气象台统计,去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818.5毫米,较常年偏多49%,为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最丰年份,其中定海年降水量达惊人的2114.7毫米。同时,去年全市平均气温17.4℃,较常年偏高0.7℃,为连续第7个偏高年。这些年,复杂多变的气候形势,给我市水资源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给我市季节性用水敲响了一记警钟。

  “发展水为先,坚持节水优先”两手抓

  我市地处海岛,山低源短,无过境客水,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淡水资源匮乏,一直制约着舟山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这种局面,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大陆引水。

  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1997年5月,市第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舟山发展水为先”战略思想。随后,大陆引水一期工程于1999年8月开工建设,到2003年试通水,历时3年多。2009年9月二期工程、2016年9月三期工程也陆续上马。

  根据2017年我市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区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1年随着本岛大陆引水三期和金塘、岱山、鱼山引水工程的投用,舟山向大陆年引水能力将达到1.27亿立方。此外,还将加快推进嵊泗大陆引水工程的建设,舟山供水尤其是岛际供水,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发展水为先”“三驾马车”——“本地水源、大陆引水和海水淡化”拉动的同时,舟山人很清楚,淡水资源很珍贵,没有什么地方是取用不竭的。于是,“节水”理念应运而生,进而开始创建节水型城市。

  多年来,我市以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健全和完善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等载体建设,积极提倡一水多用、重复利用,鼓励再生水回用,努力提高用水效率、挖掘用水潜力,不断巩固和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落实、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9年底,我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1.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5.4立方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城市计划用水管理率91.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9.3%,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8.7%。全市用水量稳中少升,严格控制在总量控制红线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先进,严格控制在用水效率红线内。

  同时,落实资金,持续开展节水器具改造。开展节水型器具改造和节水技术应用,是我市在节水型城城创建时期比较成功的一项工作,并一直坚持至今。市财政继续每年安排近百万元资金,用于节水器具改造和节水技术应用。市节水办、市节水管理中心与两县两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合作,每年分期分批对学校、公园、车站、医院、福利院等公共场所以及相关居民小区的用水器具进行改造,获得了群众的高度首肯并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

  另外,这些年来,我市坚持开展基层节水载体建设,从城区推向农村,从大岛推向小岛,形成了覆盖全市各行业各区域的良好创建局面。其中,近4年来,23家用水量较大的企业成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同时对原基础不够扎实的10余家节水型企业重新进行了水平衡测试。

  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合计54家,节水型企业覆盖率接近20%;共有45个单位、73个小区获得了“浙江省节水型单位或居民小区”称号,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2.1%和13.1%。

  建设“美丽河湖” 打造绿水青山

  今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希望中国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又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

  徜徉在普陀舵岙河边,阳光下,微风轻拂河面,河畔草木葱茏,亭台石桥掩映其中,颇有“世外桃源”之感。这条串联起应家湾水库和新塘闸段的5公里河道,仿佛一条屏障,将海天大道一侧的喧嚣隔绝。

  水是一座城市最灵动的元素,而河湖是水循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几年,全市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方案,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其中,定海区计划至2022年,创建盐仓大河水系、大柳主干河水系、白泉大河水系等10个“省级美丽河湖”,治理河道总长度133.21公里,同时将洋岙村、南岙村等32个村作为“乡村美丽河湖”建设对象;普陀区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包括舵岙河在内的4大流域的河道综合治理,完成全区综合治理河流42公里,力争重点区域防洪能力总体达到20年一遇规划标准,同时完成河湖库塘清淤76万方,建成“美丽河湖”7条、市级“品质河道”20条。

  去年以来,我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目标,大力开展美丽河库建设,全面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生态绿化、水体治理、景观营造力度,全面彰显水文化,全域强化水管控,全力创建安全流畅、水清景美的“美丽河库”。提前完成定海区盐仓河库水系、大沙河库水系和普陀区舵岙河3条18.28公里省级“美丽河湖”以及4个乡村“美丽河湖”创建。

  同时,坚持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河库清淤和河道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河流防洪排涝能力,切实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去年,累计完成河道综合治理16.98公里,清淤81.93万立方米,分别完成年度计划136%和165%。

  坚持人水和谐,全面彰显水文化特色。定海区盐仓河库水系、大沙河库水系分别以“煮海流韵、毓秀盐仓”“诗和远方、温润小沙”为主题打造“美丽河湖”,目前河道水质均已达到III类,并融合周边环境建设景观文化带,呈现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普陀舵岙河则先后实施了河道拓宽、河岸衬砌、景观绿化提升等工程,全面提升了区域水环境品质和防洪排涝能力,打造成普陀区最美丽的“滨水城市客厅”,城北新城的“自然之肺”。

  联合国气专委曾指出,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而人类活动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设“美丽河湖”真正要义,是要告诉人们,要从点滴做起,要从爱护我们的家园做起,进一步构建人水和谐发展新格局,让每一条“幸福河湖”都名副其实。

  每一滴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终将会成为一个系统循环。而当你在城市河湖边感受“幸福感与获得感”时,可曾会想起,干旱岁月,舟山人爬到井下,用碗将井底坑洼处仅有的剩水,一点一点地舀起来。

  你可曾会记起,我们开篇提出的那个问题?

  图片由舟山市水利局提供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