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要好,关键在搞好两岸关系
导报特约评论员:潘锡堂(淡江大学陆研所教授)
蔡英文宣布由前“财政部长”林全“组阁”;而无党籍的林全则表示,将向民间、文官体系、地方等各界征才,显示其用人不限于民进党籍人士,但从浮出台面的部分人选来看,林全是否能说到做到,实在不无疑问。此外,在蔡英文、林全的战略思维主导下,台湾经济的前景恐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阁员”任用步陈水扁后尘?
先论用人的部分。林全之脱颖而出,遭到批评最多者在于很多新“阁员”皆属“扁政府大将”,而普受“扁营班师回朝”之质疑。蔡英文“总统府”、“行政院”、“立法院”一把抓,林全所主导的“内阁”当然就很难借重蓝营人才,使得其用人深具狭隘性。往昔陈水扁用人,除了上任初期曾邀一小部分蓝营或无党籍人士出任要职外,到了执政中后期几乎只倚重亲信,如此一来,扁家的严重贪腐滥权,予不少政务官树立模仿的坏榜样,也留给台湾政坛永难抹灭的贪腐印象。如今林全“组阁”,外界关心的不仅是新“阁员”人选如何,而是未来“蔡政府”是否会步“扁政府”后尘。蔡英文高举改革大旗即将上台,若空有“改革”理想,而不能落实于“内阁”人事之任用,则将是一大缺憾。
绕过大陆能搞好台湾经济?
其次,台湾当前问题重中之重在于经济,只要能够把经济搞好,诸多亟待改革的问题如年金、长照便可逐步解套。究竟林全接任“阁揆”后,能否为台湾的产业与总体经济的转型端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尽管他为蔡英文擘划绿能科技等5大创新产业,但是否真的能在几年内提升台湾的竞争力,恐怕不无疑问。
为何会如此?因为这5大创新产业对增加一般性就业效果非常有限,根本很难弥补陆客来台旅游人数大减后的失业潮。尤其,台湾经济不好的主要症结在于岛内外投资意愿长期低迷,造成GDP成长停滞,“饼做不大”,当然很难让景气冲上去。当年扁主政时期喊出“两兆双星”之所以失败收场,主因在于“扁政府”一味盲目地误以为可以绕过大陆。如今林全选中要发展的几大创新产业,却与大陆雷同度甚高,蔡、林若仍意识形态上“排中”挂帅,依然想在产业链上略过大陆,则在规模经济不成比例之制约下,难免仍将重蹈“两兆双星”的失败覆辙。更何况,当大陆“十三五”规划要做大新兴产业集群,台湾企业摩拳擦掌预备西进找寻商机之际,未来的“蔡政府”若仍逆向操作,将重创台湾经济发展之先机。尤其,5·20后若两岸关系倒退,势必冲击两岸产业合作链,也必将严重打击投资信心,届时台湾就很难避免重演“扁政府”的台企出走潮。
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