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520台海報告系列之二 》大陸維持節奏 以時間換空間

2016-05-23 阅读

  • 首頁
  • 日報
  • 旺報
  • 論壇廣場
  • 520台海報告系列之二 》大陸維持節奏 以時間換空間

    2016年04月29日 04:10 旺報

    冷波

    點閱30859

    我要評比

    8/10

    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是新政府需面對的課題。(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作者冷波

    作者冷波。(本人提供)

    導語:

    隨著5月20日蔡英文正式步上與馬英九權力交接的紅毯,兩岸關係8年積累虛空,一個全新局面開始演進。

    不管蔡英文如何出招,毫無疑問,大陸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必不動搖。因為這是核心原則,攸關根本利益。一旦後退,對大陸後患無窮。

    其實,目前大陸並不急於解決台灣問題,也不會向台灣靠攏。大陸的節奏沒有亂,但會順應形勢,做出四個方向的調整。

    ▲第一步,看蔡英文520說什麼

    1月16日大選結束,至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職,紅藍綠乃至美、日各方都在關注的一件事是,蔡英文的就職演講稿上究竟要寫什麼。對大陸而言,重點看的是稿紙上有無「九二共識」、「一中」這兩個關鍵詞,即習近平3月5日對台講話強調的,「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即一個中國)」。

    目前蔡英文在兩岸上的說法跟大陸的要求距離太大。蔡選舉期間的兩岸政見翻來覆去其實只有兩個詞,「維持現狀」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除此以外「打死也不說」。

    問題的關鍵是,民進黨的「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是不一樣的。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是1912年的中華民國、疆域及於大陸,是承認「兩岸一中」的。民進黨的「中華民國」是借殼上市,承認「中華民國」之名,卻指的是1949年後的中華民國,宣稱其疆域僅限於台澎金馬,「兩岸對等、互不隸屬」,是沒有一中意涵的。因此,蔡要想得到大陸接受、打破民共僵局,務必要清楚表明其「中華民國」概念的一中意涵,否則就是以假亂真、欺騙大陸。

    蔡在「520」就職演講中,是否會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說法上更進一步,將直接決定民共關係能否達成某種程度的妥協。

    這又可分幾個層次:一是會否提及「中華民國憲法」,這無疑比「憲政體制」更進一步。二是會否進步到2005年「扁宋會」的「十點聯合聲明」的第一點,即「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所揭櫫的國家定位,即為兩岸目前在事實和法理上的現況,此一中華民國主權現況,必須受到兩岸和國際的承認和尊重」。三是會否接受「兩岸一中」。但以民進黨「傾獨」支持者為主的特性,蔡對「台獨」理念的堅持,以及對手國民黨空前虛弱得好比秋風中的落葉看,蔡很難去公開承認「中華民國」的「兩岸一中」意涵,否則會遭到支持者尤其是「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反噬。她連進步到「中華民國憲法」的可能性都很小。

    所以,蔡上台後最大的可能是,希望大陸去「想像」她的「中華民國」的一中內涵,而不是她公開承認一中內涵。如果這樣,民共僵局的打破就毫無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將完全改變過去八年的模樣。

    ▲第二步:大陸標注四大雷區

    馬英九上台8年,兩岸關係的主旋律是「累積互信」、「良性互動」、「和平發展」、「穩中有進」等。這些詞在台灣「520」後的兩岸新聞中可能立刻消失無蹤,重新躍上新聞版面的,很可能是阿扁時期記憶猶新的那些負面詞彙。

    蔡英文一再宣示上台後會「維持兩岸現狀」,這意味著蔡不會輕易推動「法理台獨」。蔡自己也很清楚,依目前的國際、兩岸現實,民進黨沒有任何搞「法理台獨」的本錢。但是,兩岸問題高度複雜,處處敏感。以目前兩岸民意分歧、民共矛盾,兩岸要維持基本的和平穩定又談何容易。

    一是民共雙方毫無互信,缺乏溝通,容易擦槍走火。

    二是強調台灣主體性甚至「天然獨」的聲音甚囂塵上,「反中拒統」的民意氛圍愈益濃厚,容易與大陸「天然統」、愈來愈不滿兩岸漸行漸遠的民意形成對沖。

    三是民進黨、蔡英文難以改變操弄兩岸對立、製造台灣被打壓悲情、從中牟取政治利益的慣性思維,對兩岸矛盾不但不會滅火,反可能見獵心喜、煽風點火。民進黨、蔡英文對台灣詐騙犯遣返事件的強硬態度即可見一斑。蔡當選後的記者會上也強調,台灣的「民主制度、國家認同、國際空間,必須被充分尊重,任何打壓都會破壞兩岸關係的穩定」。

    四是民進黨、蔡英文「台獨」理念頑固,儘管暫時不敢硬推「法理台獨」,但會想方設法為間接為「漸進台獨」鋪路。蔡能否管控好黨內「台獨」鼓噪,是否在執政中去落實「實質兩國論」,推行「文化去中」、「民主拒中」、「經濟排中」、「外交抗中」等,都將關係到兩岸是否觸雷。

    大陸毫無疑問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這是對台核心原則,攸關國家根本利益。一旦後退,後患無窮。

    因此,若民進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一中的核心內涵,國台辦陸委會溝通機制、兩岸兩會協商機制及兩岸經合會等具官方色彩的溝通機制,必然中斷,民共交流更無從談起。否則,將助長「台獨」幻想、刺激國民黨路線倒退、向國際社會傳達錯誤信號,甚至導致對台工作成果前功盡棄。

    大陸將繼續對「台獨」保持高壓。對「柔性台獨」、「文化台獨」等任何「台獨」動作,大陸都將堅決遏制、堅決回擊。對蔡打著「維持中華民國主體性」旗號,行「台獨」之實的做法,大陸也會堅決打擊。

    ▲第三步:順勢調整,以時間換空間

    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下,目前大陸並不急於解決台灣問題,主要任務是不讓台灣問題影響國家總體戰略,韜光養晦、「時間換空間」,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等務實人士一再表示,台灣問題拖下去,台灣的籌碼只會越來越少。

    接下來,大陸必定會選擇慢慢創造條件。但工作重心「由官方轉向民間」,「由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框架,轉向對台灣經濟社會的融合」,並堅決防止台灣問題干擾大陸戰略機遇期。同時針對具體政策存在的問題,順應形勢,做出局部調整。具體而言,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向。

    一要遵循「融合原則」,繼續促進兩岸融合。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是政治統一的前提。目前兩岸融合程度遠遠不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要繼續推動兩岸經貿、民間、文化交流,加強兩岸經濟、社會融合與一體化進程。即使蔡英文上台了,這條路也應該繼續走下去。

    二要讓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發展與大陸經濟更緊密結合。台商、參與契作農漁民儘管不一定支持統一,但他從切身經濟利益出發,肯定不願支持獨立,這就是經濟利益產生的政治效應。2012大選,兩岸經貿直接利益相關群體出來發聲,對選舉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但這一群體的數量還有限,未來應繼續擴大這一群體的規模。

    三要繼續加大兩岸社會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更好發揮兩岸「一日生活圈」對兩岸融合的促進功能。進一步促進兩岸民間交往。更加注重兩岸交流的「民間性」、「草根性」,加強「與普遍民眾溝通,與民間組織合作」,全面增強對台灣基層社會的影響力。

    四要注重發揮傳統文化促進兩岸認同上的影響力,更要重視流行文化的價值。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即稱,大陸要能創造出如好萊塢、「韓流」、日本動漫等在台灣年輕人中有吸引力、能產生共鳴的文化。之前很多人反感韓國,但受「韓流」影響,對韓國的印象大為改觀,甚至「哈韓者」日益增多。此現象值得兩岸問題研究者思考。

    從大勢上看,統一其實不是問題,關鍵是時間和代價的問題。大陸未來要不斷增強自身實力,來增進對台民眾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台灣問題的解決歸根結底要寄望於中美、兩岸實力對比的結構性改變,降低美國直接介入兩岸衝突的能力與意願。

    ▲實力決定大陸的籌碼和手段會越來越多

    不畏浮雲遮望眼。大陸面對兩岸關係新變局,最需要的是理性客觀評估形勢,保持戰略定力,以己為主,順應形勢,按照大陸的整體戰略、自己的節奏去推進對台方略。

    如果從台灣因素看台灣問題,似乎一片黑暗。但影響兩岸關係走向最重要的三大因素是「實力」、「利益」、「人心」。其中「實力」為決定性因素,和與之相關的「利益」要素,又會影響、改變「人心」。

    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從來不是台灣,而是大陸,以及中美大格局。

    台灣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認為,兩岸關係是區域問題,中美關係、區域關係、北京政府是決定性因素,台灣不管誰執政,都不能握到主導權。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也明言,「政治是務實的,台灣的前途從來不是台灣人決定的」。

    我們可以看到,1988年大陸的GDP規模約4000億美元,台灣則有1300億美元,兩者相較,大陸只有台灣的3倍。可是到了2014年,大陸GDP規模已增加到10兆美元,而台灣的只有5100億美元,大陸已是台灣的近20倍。未來台灣在藍綠二元對立的民主制度下,政治零和惡鬥、經濟自我邊緣化的趨勢幾可預見。

    因此,兩岸實力差距將會愈來愈不成比例,大陸處理台灣問題的能力、籌碼、手段會愈來愈多,主導兩岸關係的能力將持續增強。(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選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作者簡介:

    冷波,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選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長期從事台灣政局、兩岸關係研究,參與大量對台研究報告和重大課題的撰寫,在兩岸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和評論文章。

    (旺報)

    520台海報告系列之一》蔡英文四大轉向對大陸形成挑戰

    校正編輯:梁惠明

    關鍵字:民進黨、蔡英文、台灣

    點閱30859

    我要評比

    8/10

    好友人數

    下一則:國家概念在兩岸關係中的糾葛

    相關新聞
  • 小英兩岸論述改變 陸仍抱期待 圖片
  • 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展現善意 文字
  • 緬懷傅正 蔡英文:民進黨勿忘初衷 文字
  • 520台海報告系列之一》蔡英文四大轉向對大陸形成挑戰 圖片
  • 民進黨政策猛轉彎如賽車 「頭文字DPP」笑瘋網友 影音
  • 冷波

  • 訂閱論壇廣場新聞

    最熱新聞
  • 社評-台商保護開天窗 誰來補位? 3363
  • 短評-小英不是簡單的對手 1581
  • 名家-國際化兩岸關係 是在走鋼索 983
  • 兩岸新青年-蔡總統不能只求及格就好 706
  • 投書-勿拿農漁產品開刀 630
  • 客觀才是公正 理性才是正道

    中時電子報【讀報】頻道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