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原创评论:“风筝叔叔”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2016-06-03 阅读

如果你留意有关献爱心的新闻,你可能知道“风筝叔叔”的故事。自从2015年开始,一个名为“风筝”的爱心人士已经连续四次向红十字会捐款共2.2万元,这些爱心款有的是向贫困家庭送温暖,有的用于建造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林,还有给小学生订做校服,但是这位"风筝叔叔"对个人信息非常保密,不出席捐赠仪式,不接受采访,连真实的姓名都不说。无独有偶。近几年,南京市玄武区蒲公英残疾人互助社常收到匿名捐赠给残疾人公益事业的爱心款,他们只知道捐款者是一位潍坊人,不知道真实姓名,每次捐款好心人都只留下“风筝”二字。这件奇事经媒体报道后,大家称其为“风筝叔叔”。

一只“风筝”串起两地情。这两位署名为“风筝”的爱心人士是否都是同一人?大家都十分好奇,南京的受助者曾想当面感谢,但几转周折寻访仍不得,颇为遗憾。这位神秘的“风筝叔叔”到底是谁?

假如这是一个人。

那么首先他是个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人。几年的时间,他坚持献爱心,不为受助者的当面感谢,不为社会的认可称赞,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展现的是高尚的品格和对爱的信仰。

其次他还是个热爱生活且观念新潮的人。从新闻报道我们了解到他的多次捐款无一不是明确了捐款对象而进行的。他经常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说明他关注他人热爱生活。而“精准”献爱心的方式和坚持不留姓名却希望媒体监督报道的作法,也说明他充满理性的捐助。希望有执行和监督,从而保证爱心奉献能准确到达需要帮助的人那里。至于他自己,他觉得并不重要。

我们要为他点一个大大的赞!

假如他不是一个人。

为南京市玄武区蒲公英残疾人互助社捐赠的“风筝”和向潍坊红十字会捐款的“风筝”不是同一个人,那么我们更应该感到可喜可贺。因为一个人学雷锋做好事不难,难的是有更多的人以相同的方式来奉献和付出,也就有更多的人将会受惠于此。我们还在新闻报道的细节中了解到,曾有一位“泉城叔叔”也效仿“风筝叔叔”捐款。从南京到潍坊再到济南,从个人行为到社会风气 ,我们不再执著于揭开“风筝叔叔”的神秘面纱。他们究竟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代表了一种精神,这就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我们要为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畅通无阻,处于困境的人(疾病、贫弱、匮乏)有越来的越多的方式和平台被人们获知,同时各类工具的使用,使我们获得信息和献爱心的成本都大大降低,帮助别人就成了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是,便捷会使同情心泛滥,也会使同情心降低,你对需要帮助的人是否还有关注和体恤?你对自己的内心品德的培养是否还有审视与思考?你对他人的苦难是否已经感到麻木,对爱心助人的行为却不再感到庄严和郑重?或许“风筝叔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近日潍坊有位两岁半的小女孩得了急性白血病,她的病情治愈率较高,但她的家庭却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在经媒体报道后,短短一天的时间里,有十几位爱心人士为她捐款,其中大部分人没有留下姓名。

那一刻,他们都是“风筝叔叔”,不由得想起那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大爱无疆,真情无限,爱的奉献,有你,有我,有他,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

作者:文三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