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男孩队”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玩转”量子力学

2016-05-26 阅读

\

  图:八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为部分获奖者合影/新华社

  大公网1月9日讯 新华社消息:一支由中国科技大学的“70后”院士和“80后”教授组成的“青春站队”8日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收入囊中”。他们是“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团队的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和陈增兵。

  2003年至今,这一“梦之队”1次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次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6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5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成员曾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奖、求实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重要奖项。

  就在1个月前,欧洲物理学会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

  “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名列榜首。

  海外高度评价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中国崛起”特刊中评价道,“潘和他的同事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而也是整个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自然》杂志在报道“梦之队”的新闻特稿中说:“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十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所谓“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通俗地说就是根据量子物理原理提供的一种全新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逻辑操作,并对光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进行精确操纵,以确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计算速度等方面可以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目前,“梦之队”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京沪干线”项目正稳步推进。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计划今年发射,陈宇翱任总工程师的“京沪干线”也计划于今年开通。在阿里、丽江、乌鲁木齐、德令哈、兴隆等地,中国科技大学与传统观测站合作,建设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地面站通过光纤跟“京沪干线”大尺度量子通信骨干工程连接。

  “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一次一密、完全随机,所以能保证加密内容不被破译。它有利于保障信息安全,理论上能保护全人类的隐私。当然,我们才刚刚开始,未来可能发多颗量子卫星进行组网。”潘建伟说。

  此外,陆朝阳正在主攻量子模拟、量子计算,未来有望解决大规模计算难题,比如密码分析、气象预报、药物设计、石油勘探……

  朝着圣杯迈进

  谈及“梦之队”与诺贝尔奖有多远这个问题,潘建伟表示,“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如果成果能做出来的话,应该是这个领域的‘圣杯’。”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屠呦呦先生。10年以后,也许要不了10年,中国科学家得到世界最高荣誉的肯定将会越来越相对常态化。中国物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比较好的成果。”潘建伟说。

  【配稿】7洋专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图:在8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奖的外国专家在听会\新华社

  据中新社消息: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瑞典、日本、俄罗斯、美国、意大利、荷兰的7位外籍科学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瑞典生物学家杨克里斯特.杨森着有经典着作《蛋白质纯化》,他发明的交联琼脂糖层析介质、层析柱和应用技术,被大规模应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化。他从1980年开始与中国科学家合作,促进中国相关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长期任职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冲村宪树,在任职期间力主中日两国科技界交流融合,曾主导实施多项在中日科技合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大事,比如发起和组织了“中日大学展暨中日大学论坛”、“中日大型旗舰项目的联合研究”计划等。

  俄罗斯核聚变科学家叶甫盖尼.维利霍夫曾任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俄罗斯总统科学顾问等职。1990年,在他的支持下,俄罗斯将世界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T-7及其子系统赠送给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聚变研究跨上新台阶。

  美国有机化学家彼得.史唐,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中国政府友谊奖。2005年以来,他受聘为中科院化学所等多家中国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名誉教授,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7篇,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的美方负责人。

  美国医学病毒学专家维尔特.伊恩.利普金,是世界卫生组织人畜共患病和新发传染病联合诊断中心主任。2003年SARS流行高峰期,他应邀来到北京协助中国抗击SARS。他还为建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发现联合实验室等作出贡献。

  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先后担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所长、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环境署主任等职。他因在粒子物理实验领域特别是弱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曾在198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荷兰口腔公共卫生学专家约翰尼斯.弗兰肯,他从1998年开始与中国医学界合作,为提高中国中西部口腔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配稿】最高科技奖11年后再空缺

  【记者周琳】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8日在京公布,共授予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然而,代表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年却为空缺,这是继2004年时隔11年后,出现的第二次空缺。有声音质疑为何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对此,评审负责人回应称,此次屠呦呦并未获得推荐。

  根据1999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着、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按《条例》,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其一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其二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屠呦呦未上榜 评审指无推荐

  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包括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叶笃正、吴孟超、吴征镒、闵恩泽、谢家麟等。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都只有1位科学家获得最高科技奖;2004年度,最高科技奖首次空缺。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此次最高奖的空缺,引发了国内国外奖项标准差距的质疑。科技奖评审负责人回应称,此次屠呦呦并未获得推荐。“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

  本次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与评选流程的两点最为密切相关:一是须有相关机构和专家推荐,二是得票须超过三分之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推荐制,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据悉,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

  “空缺”或将成常态

  “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介绍,最高评审委员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

  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今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可能会成为常态。

  另据中新社消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社会反映‘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还首次组织开展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的核查试点。”

  不过,有专家强调,不能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该负责人也说,此举是为引导学术诚信,让申请人如实填报。

  【配稿】获奖代表:成功靠“十六个字”

  据中新社报道: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给295项成果授予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功秘诀是什么?记者对此采访了部分获奖者。

  “问题导向”

  “我们的项目围绕国家需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水库大坝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第一完成人张建云说。

  中国现有各类水库大坝9.8万座,大多数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工程的复杂性、运行环境变化的随机性等各种因素影响,溃坝事故偶有发生。为此,张建云及其团队创建了国内外试验坝高最高的实体溃坝实验场,研发了全系列、全要素的全国水库大坝基础数据库,创建水库大坝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经过应用于小浪底、丹江口等50馀座大型水库,既提升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能力,还在2012-2014年间创造经济效益134亿元。

  “产业引导”

  “技术是要落地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第一完成人王云鹏说。

  在王云鹏及其团队看来,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建立车联网系统,为突破“人─车─路”这一复杂系统带来的挑战提供有效途径。该项目开发出集成4大模块的智能车载终端,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采集驾驶行为数据、行驶车辆位置、异常提示报警等数百种数据,还建立了大数据平台,既可为用户提供导航、救援、安防、交通信息等出行服务,也可为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

  “协同创新”

  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的第一完成人于德泉看来,系统攻关最忌讳相互扯皮,一定要有团队精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山东济南中药厂和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参加的攻关小组,历经37年合作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了人工麝香并实现了产业化。

  这一成果取得了巨大效益。自1994年推广以来,在433种销售的中成药里有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近三年,他们满足了1亿人次的用药需求,相当于“少猎杀2600万头麝”。销售额达到17.5亿元,利润2.6亿元,每年还带动超过300亿元的工业附加值。

  “持之以恒”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肝病研究,再到90年代的活体肝移植手术新体系,2008年提出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累计成功开展肝移植1835例、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逾75%。领导者郑树森院士说,“未来还将秉承‘创新求真、知行合一’的精神,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而持续奋斗”。

大公报1月9日A7版截图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