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见证

2016-05-30 阅读

2006年1月,本刊创刊号的封面选择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做封面人物;2010年4月,本刊的封面人物再次选择了吴仁宝;本期封面人物,我们选择了华西村新书记吴协恩,现在是2014年。

四年一个轮回,本刊与华西村的缘分不浅。然而,我们更看重的,是华西村在中国农村改革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

1976年,华西村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村庄;1980年,华西村实事求是地提出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600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其余劳动力转向发展工业生产;1995年,华西村响应国家的扶贫号召,对口帮扶黑龙江省肇东县五站镇小山屯村(现改称华西村);1999年,华西村股份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1年,华西村以“一分五统”方式将周边16个村“并”入“大华西”……

八年前,本刊记者采访著名党建专家郑科扬时,请他谈华西村成功的主要原因,他说了两点,一是华西村能够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以及本村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二是他们给全村1000多名党员立了规矩,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福民享,有难官当”。

在全国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华西村没有把全村土地分包给村民,而是整合之后集体承包给了30名种田能手,将剩余“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实施了华西村经济发展的一次重要转型。这是符合华西村的实际的。

在依靠工业实现过百亿元的经济规模后,华西村开始了向现代服务业进军的第三次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农产品交易中心、仓储物流等成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符合华西村的实际的。

华西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史,是实事求是的典范,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典范,值得学习。

“不争论、埋头干。”“政治的标准是什么,绝不是官职大小,而是看他能不能让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有人说,吴仁宝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智慧,这奠定了华西村发展的思想基础。

吴协恩说,转型“要在企业最好的时候转型,而不要在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被迫转型。”在华西村发展的道路上,以吴协恩为代表的新一代华西人作出了聪明的选择。

 

(《党支部书记》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