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在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如果说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可以说是“千年第一理论”并且是科学理论。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指出:“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世界发展到今天,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汲取古今中外的已有资源,不能产生新成果。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立世之本,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