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青年学者应在时代召唤下勇扛重任

2016-05-26 阅读

内容摘要:这些天,细细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越来越感受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学者的期望、勉励与鞭策。立足实践,寻找不断进取的广阔空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多次表达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未来发展的期待与要求,需要青年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牢牢记取。青年学者要以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为终极目标,在生活实践中寻求真正的研究选题,让研究工作回归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的思考中来。青年学者要有跨学科认识问题的意愿,需要立足于本专业,又能涵盖其他广泛领域,形成基于中国实践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研究的系统性、专业性。

关键词:青年学者;哲学社会科学;实践;重要讲话;青年学人;中国人民大学;货币制度;学术;研究院;习近平

作者简介:

  在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我有幸作为十位发言人中的80后代表,作了题为《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与使命》的发言。这些天,细细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越来越感受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学者的期望、勉励与鞭策。

  树立为国家服务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当下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不少后起之秀,但与前辈学者同期水平、与国际同辈学者表现相比,整体上存在较大差距,没有达到社会期待,难以及时满足国家需要。

  目前中国各个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学科带头人,很多在30~40岁已颇有建树。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城市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的初期市场化改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应对与2001年“入世”谈判等,都有青年学人的身影。

  欧美发达国家的青年学人也英才辈出。21世纪初的重要国际政治理论家温特40岁出版了《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欧元之父”蒙代尔32岁出版了寻求经济一体化下最优货币原理的代表作《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

  相比之下,现在30~40岁之间的中国青年学者,能为中央决策进程发挥实质作用或著述在全球引起关注的,尚不多见。一些青年学者较少关注国家命运、闭门造车,甚至有剽窃捏造等学术不端问题。

  当然,相关部门确实需要有更切实的措施为青年学人落实保障,但青年学者更应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

 

相关文章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