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兴哲社事业塑中国规律——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

2016-05-25 阅读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充分地体现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一个国家的时代精神和精神气貌,是人类优秀思想结晶,灿烂文明源泉。纵观历史,人类自身的发展无一不是以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指导,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与之紧密联系,哲学社会科学传承一个国家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承载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潮涌现时期,正如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所言:“社会思潮涌现与所属的时代有关,越是容易出现变化的时代,其思潮大多呈现繁荣之景。”如今,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十三五”发展转型阶段,时代赋予了改革的号角,改革不啻为一场涅槃浴火。当前,我们正处于如此多变的时代,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历史改变与实践。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将为之注入新颖的思想,通古今之理,观时代之需,立潮头之志,担当文化复兴与繁荣的光荣使命,应是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责任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毕生之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

  第一,学科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新兴学科发展相较薄弱,交叉学科建设滞后。

  第二,不同学科发展差异的惯性问题,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在我国的学科建设中仍然存在。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资源投入尚显不足。

  第三,迄今为止,基于中国传统思想结晶、扬弃而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理论、思想仍未能被国际社会普遍理解与完全接纳,无法向世界之外传达自己的理念,没用能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第四,哲学社会科学在部分领域未能很好的结合实践,理论建设与实践存在不少脱节的现象。对于理论研究未能与客观实践相联系。

  第五,由于绝大部分学者只具备使用英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以及我们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长期处于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地位等情况,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界更为青睐国外的尤其是美英等国的相关理论,甚至存在偏听偏信和盲目遵从的现象。这种做法未能考虑中国的特色以及中国当前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和发展的道路是坎坷曲折的,在学科建设中,体现出本国的民族性、时代性、阶段性是我们时代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有如下建议措施可以参考。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学科建设相较于其他国家所独有的特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针对学科体系中存在的上述情况,应该重视学科自身的特点及学科发展自身特有的规律,通过对学科之间特点的比较,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规律来构建合理的体系化工程。针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展较为薄弱的学科,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仍然应该适当借鉴该学科研究较为成熟的国家的相关经验,再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理论的深层次研究。

  第二,加强人文教育,在理工科院校及专业中亦需要加强人文教育。从观念上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对于理工科学研究所能起到的极为积极的作用。正如杨振宁教授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大部分物理研究灵感来源于幼年时所研读过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中。

  第三,文化的自信源于对本国优秀文护的继承与吸收,文化形成与特殊的地域与人文传承有关。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是需要通过多种传播方式进行深化的。对外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具体而言,不仅可以通过言传,亦需通过身教,即文化自觉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熏陶与塑造。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针对当前全球及地区热点问题乃至全人类的发展问题,我们应致力于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对这些中国造的概念、范畴、表述展开研究和讨论。在上述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国独创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这将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规律,也将会打破发达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全世界的长期垄断地位。

  第四,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使其能够不断地根据世情、国情调整和完善自身,在指引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持续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助推力。

  第五,对于多元文化需要有批判精神和主人翁的态度。优秀传统文化是走中国道路的思想源泉。在新时期,她将继续推动中华民族满怀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怀抱中国梦,坚定不移地在中国道路上奋勇前进。以主人翁的态度,汲取世界各国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先进文化、理论,有目的地筛选,对于其中不符合本国发展特质的理论予以扬弃。

  建国一个多甲子,改革开放近四十载,我们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极为重要且巨大的进步。可以说,我们已经根本上改变了人口多、底子薄的面貌。如果把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比作是蛋糕的话,应该说今天我们的蛋糕已经变得很大了。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除了要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重视和深入考虑如何分好蛋糕。合理分配好蛋糕不仅能使老百姓更为切实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果实,也可以增加民族的凝聚力、更为统一和坚定三个自信。而哲学社会科学正是研究和实践如何分好蛋糕的科学领域。因此,努力建设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应是今后国家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让我们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理解和贯彻习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凭借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致力于凝聚中国力量,铸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努力通过哲学社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尽快形成属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继续胜利向前;同时凭借中国规律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璀璨照耀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系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殷骏)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