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宣传”到“舆论”意味着什么?
内容摘要:过去,我们常说的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而2月 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座谈会叫“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由“宣传”改为“舆论”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但舆论绝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意,舆论也分好坏,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提高党的舆论引导能力,重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方法,防止简单化、片面性,要把理论工作和舆论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与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舆论;传播;媒体;中国共产党;陷阱;互联网;舆情;宣传工作;挑战;新闻宣传
作者简介:
过去,我们常说的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而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座谈会叫“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由“宣传”改为“舆论”意味着什么?
党的新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
这反映了我们党对时代变化的准确把握。我们知道,宣传是单向性地说服,其目的在于让接受者知晓某种信仰、某种观点或某项主张,并认同它、践行它。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工人运动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必须由无产阶级先锋队把这种科学理论体系“从外面灌输进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历来重视宣传,强调宣传,通过宣传反复向全国人民灌输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富裕理想。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已经完成了革命的任务,我国已经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正在从事改革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时代变了,面临的挑战变了,党的新闻工作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有所变化,有所调整。
对现实挑战的清醒判断
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现实挑战的清醒判断。当前,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呢?梳理现有文献材料可以发现,在理论上大致面临六大陷阱。其一是“修昔底德陷阱”,即当一个新的大国在崛起时,必然会挑战现存大国的权威,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挑战,于是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其二是“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如果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激化有可能滞阻整个国家的发展;其三是“塔西佗陷阱”,即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后,无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人们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令不行禁不止,权威尽失;其四是“周边安全陷阱”,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地区民族宗教信仰错综复杂,各国间领土、资源及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权益之争相互交织,处理不好极易引发争端;其五是“颜色革命陷阱”,即西方一些国家出于意识形态的目的,对他国内政的干涉和对主权国家政权的颠覆;其六是“互联网络陷阱”,即一些西方国家以所谓“信息流通自由”为幌子,通过散布“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一国的历史和传统,进而达到颠覆该国政府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