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认知语言学导论》

2016-05-03 阅读

内容摘要:序第二版前言出版商的致谢印刷体例绪论第一章原型和范畴1.1颜色、正方形、鸟和杯子:对词汇范畴的早期经验主义研究1.2范畴的内部结构:原型、属性、家族相似性和完形1.3语境依赖与文化模型第二章范畴化层次2.1生物体和具体。背景及两个隐喻:简单小句句型的认知解释4.3其他类型的凸显及认知处理第五章框架及构式5.1框架与脚本5.2事件框架和开启注意力视窗5.3特定语言框架及其在叙述文本中的使用5.4构式语法第六章整合和关联6.1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6.2语言分析与描写中的概念整合6.3广告文本、谜语和笑话中的概念整合6.4关联:一种认知语用现象第七章认知语言学的其他问题7.1象似性7.2词汇演变和原型性7.3语法化的认知方面7.4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结语参考文献。

关键词:认知;隐喻;索引;语法;词汇;原型;主题词;喻和;研究成果;谜语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温格瑞尔和施密特的《认知语言学导论》是最早出现、流行较广的认知语言学教科书。它在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基本框架下,全面而深入地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系统地阐发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既有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般介绍,也有对一些重要专题的深入探讨;不但反映了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而且也不乏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见。内容丰富,见解新颖,注重实用,是读者学习和研究认知语言学的蓝本和重要文献。

  作者:

  (德)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和(德)汉斯尤格·施密特

  目录:

  序

  第二版前言

  出版商的致谢

  印刷体例

  绪论

  第一章 原型和范畴

  1.1 颜色、正方形、鸟和杯子:对词汇范畴的早期经验主义研究

  1.2 范畴的内部结构:原型、属性、家族相似性和完形

  1.3 语境依赖与文化模型

  第二章 范畴化层次

  2.1 生物体和具体物体的基本层次范畴

  2.2 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

  2.3 概念层级

  2.4 范畴化和复合词形式

  2.5 基本层次范畴和基本经验:行为、事件、特性、状态和处所

  第三章 概念的隐喻与转喻

  3.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3.2 隐喻,转喻和情感范畴结构

  3.3 作为思维方式的隐喻:来自科学和政治的例证

  3.4 用转喻思维:潜力与限制

  第四章 主体与背景

  4.1 主体与背景,射体与界标:早期对于介词的研究

  4.2 主体,背景及两个隐喻:简单小句句型的认知解释

  4.3 其他类型的凸显及认知处理

  第五章 框架及构式

  5.1 框架与脚本

  5.2 事件框架和开启注意力视窗

  5.3 特定语言框架及其在叙述文本中的使用

  5.4 构式语法

  第六章 整合和关联

  6.1 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

  6.2 语言分析与描写中的概念整合

  6.3 广告文本、谜语和笑话中的概念整合

  6.4 关联:一种认知语用现象

  第七章 认知语言学的其他问题

  7.1 象似性

  7.2 词汇演变和原型性

  7.3 语法化的认知方面

  7.4 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译后记

相关文章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