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新型战机发动机或泄密 军迷近距听声音判断

2016-09-12 阅读

  “大连男子为优厚报酬向境外间谍提供500余张‘辽宁舰’照片”。据相关部门披露,大连市国家安全局近期破获了两起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案件。两名年轻人凭借手机、电脑、网络,把大批重要军工项目、军事目标的照片提供给境外。

  2014年11月1日,我国颁布了一部新法——反间谍法,对间谍行为进行明确定义。媒体披露的上述案件明白无误地显示:隐蔽战线的较量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间谍,就是被敌方或外国派遣、收买,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去年以来,从我国媒体连续披露的数起间谍案件来看,境外间谍策反活动的目标群体正在由专业人士向普通公民扩展,被策反、雇佣的人员有企业员工、高校学生、打工者、军事发烧友等,范围比较广泛。与此同时,基于高速、智能、开放的宽带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技术的持续发展,微博、微信、手机、社交网站、PC端门户平台为载体的新媒体、新技术,给间谍刺探军事机密开辟了新的途径。

  防不胜防

  间谍活动盯紧网络泄密

  冷战结束后,各国的间谍网并没有放松他们对整个世界的监控。

  某微博发布一张航拍照片,外行人看不出什么,但内行稍做研究就能发现,营房的周围隐藏着一个秘密的军事物资库。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处于泄密高发期,其中计算机网络泄密发案数已占泄密发案总数的70%以上,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人们通常认为,只要把电脑及其移动介质接上互联网,想要什么信息就能够浏览到什么信息,但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电脑或移动介质一旦连接互联网,里面处理或者存储过的所有信息,都有可能被别人在网上窥视和窃取,而且是“随便拿走没商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这种即时传播、即时通信、即时反馈的沟通方式,也广泛应用于间谍与反间谍领域上。

  广东省国安机关曾公布一起境外情报机构通过网络策反境内人员,窃取中国军事机密的案件,同一境外情报机构近年针对涉世未深的中国大陆学生实施了数十次网络策反活动。多数学生是在网上求职或网聊过程中被境外间谍盯上,境外情报机构主要以积极兑现酬金的形式吸引和粘住学生,兼以要挟等手段,但不见面。因此,为防范间谍侵入,各国普遍限制军人以军人身份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聊天交友。

  通过拦截电子邮件窃取情报,也是如今间谍经常采用的手段。邮箱不是保险箱,普通人为邮箱设置的密码,“黑客”几分钟就可以攻破。德国《焦点》杂志曾引述英国情报机构的消息称,德国政府一名高官与俄罗斯女间谍“陷入爱河”,两人每天互发100多条短消息或者电子邮件,内容包含北约的情况、美国政要访欧以及其他敏感的政府事务。随后,这名女间谍将这些情报传回了俄罗斯情报机构。

  其实,现代间谍窃密技术已经高度发达。据报道,西方情报机构能在数百米的距离外用一种特殊机器测量窗户玻璃的轻微振动,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获取房间内的谈话内容。西方情报机构还开发了通讯截留系统,系统内记录了大量目标人士的声音特征,或者他们的姓名,只要通讯中一出现目标声音或姓名关键词,系统就会自动追踪并截获。

  无孔不入

  间谍活动从何处下手

  盯住军迷窃取情报随着周边局势的发展,军迷群体迅速扩大。据专家估算,我国军迷人数目前至少有上百万之众。网络的发展,拓宽了军迷获取军事知识的渠道,使军迷的专业水准快速提升。曾有报道说:一位超级军迷通过分析声音频谱,来判断试飞中的我新型战机发动机型号,并在网上发布他通过数据和材料进行逻辑推导的视频截图。专家认为,这种技术分析得出的结论无论准确与否,都存在泄密嫌疑。

  有的军迷为了观看我新型战机试飞,在机场外长期蹲点,并将拍摄的图片与人分享。有的在军营阵地偷拍照片,或者利用军队野外训练时偷拍照片,并把照片上网或通过微信、微博传播。我军举行军事演习,许多军迷赶往演习地域,在现场附近的山头上架设望远镜和照相、摄像设备,观察、记录演习场景,并把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作为炫耀军事知识的资本上传互联网。

  拦截祝福短信发现军机重大节假日时,军人自编独具军营特色的祝福短信或利用网络编写电子贺卡时,有时会注明自己的单位职务,个别人甚至在短信或贺卡中泄露部队番号。而手机中由于存储了不少朋友、领导、同事的电话,大量的手机号码有时难免发错,造成泄密。

  拉拢个别学生向境外泄密有的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被境外敌特分子所利用。开始时,先让学生去查查资料、到军队有关部门联系业务或招聘有价值家庭的学生,采取循序渐进、小恩小惠等手段,慢慢让其产生依赖,然后再安排搜集、窃取情报等任务。比如,哈尔滨一大学航天专业硕士研究生常某,由于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为间谍搜集情报和内部资料50多次,接受“经费”20多万元。

  网络入侵窃取情报据有关部门介绍,网民所熟悉的“黑客”入侵,有不少是一些国家或情报机构组织的间谍窃密活动。为刺探和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他们采取多种高科技手段和措施,或在计算机芯片上做手脚,在编制程序中暗设代码或预留“后门”,或在软件上设计“活口”程序,然后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有线或无线将其激活,把其中的各种信息神不知鬼不觉地收进自己的“口袋”。此外,一些网络间谍还在各地广揽收买网络人才,利用他们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网站、设置网页、介绍安装新软件等机会,将“内奸”插入关键部门,任其遥控指挥,搜集各种有价值的包括军事方面的信息。

  新闻延伸

  进一步完善保密法规

  严防间谍刺探情报

  间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一些不掌握秘密的普通公民也可能被策反,成为替境外间谍搜集情报的目标。2009年7月9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证实,力拓上海办事处的4名员工因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已被拘捕,其中包括该办事处总经理、力拓铁矿石部门中国业务负责人。随着案情发展继续扩散,多家央企员工如“多米诺骨牌”般卷入其中。一时间,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施行的商业贿赂,以及中国经济信息非常不安全等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与政府关键部门的退休人员成为外资公司员工,也是获取中国商业核心信息的一条捷径。

  围绕防止信息泄密,我国一直在修改、完善相关法规,确立保密资质管理制度。针对无孔不入的间谍活动,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应当遵守的保密行为做出更为严格的规范。军事及法律专家建议:应明确规定,不得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不得擅自卸载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不得在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中传递国家秘密等。

  由于网络泄密防不胜防,商业间谍往往通过窃取经济情报击败竞争对手。因此,确保经济信息安全必须列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借鉴发达国家信息安全保密有益经验,我国应普及保密教育,使军地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企业要员掌握防泄密技能。

  事实上,我国现在所遇到的泄密问题还仅仅是个开始,这些情况发达国家早在10年前就遇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经常在政府的各个部门组织类似的保密检查和网络安全演习,有的规模之大、要求之严,甚至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许多发达国家的保密制度都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接触国家秘密的人员必须签订保密承诺书。二是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所知悉的国家秘密。此外,严格管理使用智能手机,防止把“隐私”无意中泄露出去。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