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脉”市民需求 打造高品质文化服务

图为南明区图书馆一角。
记者日前走访省图书馆、市图书馆和南明区图书馆发现,通过创新运营模式及服务手段,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正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创新运营模式
打造高品质图书馆
今年暑假,青年教师杨婷燕在南明区图书馆度过了不少时光。家住在花果园的她,在每一个空闲的下午,都会带上笔记本和水杯来图书馆阅读。她说:“这个图书馆环境安静舒适,查阅借阅都很方便。‘颜值’也很高。”
作为全省首个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管理的南明区图书馆,面积达4000平方米,藏书30000册,免证进馆、使用指静脉身份识别技术免押金借阅。这个由南明区政府与贵阳宏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按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合作共建,并引进艾迪讯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管理的区图书馆,开馆两个月来,已接待读者7万余人次,举办活动30余场。
据馆长迟敏介绍,为保障馆内的“秩序感”和文明氛围,工作人员会不定时地进行巡馆,对入馆者的行为进行督导。为收藏百姓真正喜欢的好书,该图书馆不定期地邀请书店入馆做书展,让读者挑选喜欢的书。迟敏说,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人放下手机,走进图书馆,进行优质阅读。
创新服务手段
实现图书共享
家住观山湖区新世界社区的周觅,是一对7岁双胞胎女儿的母亲。这个暑假,她通过小区内的智能书栈,借到了《安徒生童话》《海底大探险》等女儿喜欢的图书。
“阅享易栈”,是由贵阳市图书馆打造的全国首个基于物联网的免费图书共享平台。
“这是一个新型全民阅读推广模式。”市图书馆馆长郭春介绍说,“实现图书‘共享’,我们是通过智能书栈和阅享易栈APP两个部分来进行。市民可以将旧书分享进智能书栈,也可以扫码取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这个转化闲置书籍的分享平台,为社区搭建了“分享——获取——分享”的阅读生态圈,最终建立长效的、宽广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去年底,“阅享易栈”项目实施的第一期10个试点在观山湖区落地,“分享书柜”分布于西南商贸城、国贸购物中心、观山湖公园、观山社区等人流往来频繁的区域,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作为2018年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内容之一的“打造15个社区图书共享系统”,“阅享易栈”如今已在碧桂园、逸天城购物中心、花果园、汇金星力城等地进行部署,安装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中。
日前,市图书馆的《“阅享易栈”图书分享平台建设——创新全民阅读推广模式》,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中,获得最佳创意奖。
创新服务形式
打造高品质文化服务活动
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已悄然发生变化,传统图书馆如何创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贵州省图书馆办公室主任付光磊介绍,“服务活动化,活动品牌化”是该图书馆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举。
在省图书馆打造的高品质文化服务活动中,“水族文化拾遗”活动请来水书研究专家潘朝霖、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水书先生蒙富春为大家演绎、讲解水族的文字、歌舞;“真人图书馆”活动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少丰剪纸”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近期,该馆还将邀请专家举办公益讲座《贵州传统手工技艺——蜡染》。
在贵阳市图书馆,一系列心理健康讲座、文化专题讲坛,精准“把脉”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吸引众多读者积极参与。今年,该馆还推出“水果电池”“仿生壁虎”等少儿科普教学活动,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在南明区图书馆,每周都会推出两个以上针对不同群体的主题讲座活动,内容包括阅读、电影、外语、旅游等。迟敏表示,图书馆活动今后还将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进行精心策划,让更多人走进图书馆感受文化的魅力。
本报记者 汤欣健 刘辉 文 /图
(《精准“把脉”市民需求 打造高品质文化服务》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