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英雄 守卫良知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9月30日是我国第三个烈士纪念日,我市在市政协举行烈士纪念日座谈会,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与会者表达了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紧跟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座谈会上,参会同志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论述,并就如何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建设和谐社会踊跃发言。“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值得永远铭记和珍藏。”重庆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主任杨恩芳认为,弘扬英烈精神就要大力开展革命英烈历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加强革命烈士文化资源建设。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潘洵指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所谓“恢复历史真相”的幌子,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献出生命的英雄、烈士们颠倒黑白、肆意歪曲,例如,质疑邱少云烈火烧身竟纹丝不动,对刘胡兰、江竹筠、董存瑞等英烈或诋毁、或丑化、或诬蔑,这是对客观历史的无端践踏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刻意歪曲。“烈士丰碑的坍塌,必然会导致价值观的混乱、道德的沦丧,甚至让国家陷入无休止的分裂内乱。”潘洵表示,捍卫英雄,守卫良知,并非只是英雄后人的职守,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和责任,需要我们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尊重历史,深化研究。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革命先烈先辈历史资料征集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史研究,进一步做好资政育人的工作,是对英烈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弘扬。”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认为,重庆人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努力救国救民的群体,邹容、吴玉章、杨闇公、漆鲁鱼,以及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烈士,他们中既有旧民主革命的先驱,更有共产党人,还有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他们是共和国永远祭奠的忠魂。
座谈会上,市委党史研究室向与会者赠送了《孟广涵集》。据介绍,这是市委党史研究室根据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历时近五年,在党史工作方面取得的一项新成果。该书收入了孟广涵所作的报告、讲话、文章、发言、诗词、序言等148篇,共计63万字,也寄托了重庆从事党史研究,尤其是从事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地方史研究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对孟广涵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此次烈士纪念日座谈会由重庆市延安精神研究会、重庆市红岩精神研究会、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记者 匡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