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衡水冀州市历史片段:长乐信都(冀州)冯氏的外迁​

2016-06-06 阅读

冀州历史上的“第一望族”岳良村冯氏家族,“其族之盛,亦可谓蕃且衍矣”。但是,因战乱、灾害等种种原因,外迁的人和户也不少。

冀州《冯氏宗谱》宋宣和二年《重修睦族序》中云:冯氏后,“其袭爵者,有冯睢至,在郑有冯简子,在齐有冯欢,在晋有冯妇,在秦、赵有冯亭。此冯氏之布散天下者也。”“北燕冯跋之系始至毕万,下博县冯千之系始至冯跋,罗州冯融之系始至冯业。”

一、迁北燕。太平六年(414年),冯跋派人,把5000户长乐信都(冀州)乡民,迁往北燕。

二、迁上党。西晋末期,在307--313年间,冯和为了避“永

嘉”之战乱,举家迁徙到山西上党。

北燕皇帝冯跋、冯弘与北魏冯太后,就是冯和之后裔。

三、迁南方。436年,北魏攻进北燕都城和龙(今朝阳

市),北燕末帝冯弘逃亡辽东。国破后,冯弘的几个儿子各奔东西,其中一支,由冯弘的一个儿子冯业率300人南迁,渡海投奔江南的刘宋王朝,遂开启了岭南“冀州长乐冯氏”一脉。

到南方后,冯业受封广东新会,出任新会太守,后封罗州(今茂名化州境内)刺史。冯业与子冯融、孙冯宝连续3代均为罗州刺史。

冯宝妻冯冼氏“樵国夫人”,主政岭南,政绩辉煌,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冯宝与冯冼氏子冯仆、孙冯魂和冯暄及后代冯盎、冯智戴、冯智彧等,均位高官,事迹刊载于史书。

四、迁安阳。1929年出版的《冀县志》载,有“从长乐徙

家相州安阳者。” 迁安阳的是“冯子琮之曾孙冯元常”,时间在唐朝(618—907年间)。

唐高宗至武则天(650—692年间)时,冯元常及弟冯元淑,均为监察御史、尚书左丞等朝廷高官。

五、迁山东。元(1271—1368年)时,冯吉因为被诬陷有光复宋朝、反元的行为,害怕被捕,不得以带着次子冯桂迁居山东省禹城县第四乡安仁店避难。在家乡只留下长子冯公守家庙和祖墓。冯吉携子东迁,开创了山东“冀州冯氏一脉”。  

六、迁其他地。据冀州《冯氏宗谱》载,第67世冯鑑举家迁往本县堤圈村;第69世冯可仕带家人,迁本县八里庄村;第71世冯邦贤携全家,迁到本县黄家庄村;第71世冯邦佐,迁去本县丰备村;第71世冯廷治,迁往山东东昌府;第74世冯名成,迁往正定;第76世冯文亮,迁往京西双槐树;第77世冯祯年 迁武邑马回台。清朝以后,岳良村冯姓人,还先后分别迁到本县南褚宜村、宜津村、刘杨村、吴家庄村、马冢村、冯家庄村、羡家庄村等。作者:辛向党

标签: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联合播报发表
  • 转载请注明:联合播报
联合播报是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