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召开口述史座谈会 口述者代表讲述"光荣与梦想"
“你们个人的精彩也是城市的精彩,深圳这座城市的浪潮由每一个人的浪花组成。”在5月11日上午召开的“深圳口述史(1992~2002)”座谈会上,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乐正对与会的10位口述者代表如此说道。
“你们个人的精彩也是城市的精彩,深圳这座城市的浪潮由每一个人的浪花组成。”在5月11日上午召开的“深圳口述史(1992~2002)”座谈会上,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乐正对与会的10位口述者代表如此说道。
会议现场,各位代表以自己所见证的深圳发展历程为纲、用自己的个人经历作纬,精炼地道出自己最想与大众分享的这一路上的“亲历、亲见、亲闻”故事。
深圳口述史已连载77期
据乐正介绍,自去年8月25日启动“深圳口述史(1992~2002)”大型文史征编活动后,至今已在《深圳晚报》上连载了77位来自各条战线建设者的精彩口述。
1992年是深圳掀起第二次改革高潮的起点,本季项目亦以“第二次浪潮”为主题。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乐正对比今昔,道出征编口述史访谈的目的:“深圳创业大潮再次袭来,但许多人对于特区早年的历史和创业精神认识还是不足。政协希望通过口述史的方式,记录第一代创业者在深圳参与改革创新发展的经历,借以启迪后人、记载史实。”
有口述者从江苏专程赶来
如何讲出最有血有肉的故事?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巡视员万国强给出自己的建议:口述者代表要将自己所在的领域风云变幻和个人经历相互糅合,从不同侧面反映深圳的历史。
据了解,本次与会代表均是个人通过自荐或者他荐的形式报名参加口述史访谈,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和感悟。例如既有年少时逃港后来又回深创业终成大器的企业家,也有在时代当中激流勇进举起传媒大旗的报人,还有坚持50年致力于推动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特区百灵鸟”,更有投身于深港合作科技创新的科技达人。他们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不仅有“当年勇”,亦有当年情。其中有一位代表为此从江苏专门赶回来,他说:“我已经80岁了,如果再不讲,就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记者 赖丽思 见习记者 庄楠楠)